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新华村银器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信息发布者:洪生莲
    2016-12-22 12:41:51   转载

    1.银器发展概述

    银在历史上一直是一种与黄金一样的是贵金属,作为一种货币物质并在市场上流通。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那时人们便将银用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银器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银器不仅在宗教活动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皇族和贵族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到了今天,银器不仅扩展到餐具领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大师更是将银视作是一种纯艺术创作材料,使银器的世界更显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说银器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性的物品,银离子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佩戴银器制品对身体有很好的作用;银还是一种很好的验毒工具,因为银遇到毒素会失去原有的光泽而变黑,肉眼很容易就能看出来,银器已经深深的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现在银器还是许多民族的吉祥物,有些民族里每个人都佩戴银器饰品,例如:白族、纳西族、藏族。

     2.新华村优越的地理位置

    新华村有非常悠久的银器加工制作历史,新华村打造的银器制品非常受纳西族和藏族的喜欢,并且许多还出口到泰国、英国等国家。新华村是鹤庆县的一个美丽村庄,是茶马古道上一个有名的村寨,这里人杰地灵,在凤凰山脚下,环境优美,周围有黑龙潭和200亩的草海,这里很多家庭里都有出水的珍珠泉眼,这是新华村的一大特色,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使空气湿度很大。新华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新华村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内在条件。鹤庆新华村的交通便捷,离鹤庆县城3公里,距离丽江机场12公里。全村共1143 户5118 人,其中98 %的是白族。

    3.新华村银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随着白族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民族手工艺品在传承中渐渐消失,但是也有一些白族手工艺异军突起,并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大理鹤庆新华村民族手工艺品就是其中的成功典范,勤劳的白族人民从大理南诏时期就开始加工银器,到如今已经延续上千年。从南诏时,云南采银、制银技术就很发达,而新华村从南诏时期就开始生产民间工艺品,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相传当年大理国灭国时,许多皇家宫廷的银饰大师流落到了鹤庆县新华村,这里善良智慧的白族人民将这门绝技传承下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华村的匠人大量外出谋生。90 年代以后,新华匠人在许多民族地区进行手工业加工销售,成为民族手工业加工制造的一支主力军。

    4.新华村银器手工业的发展现状

    在如今的大理白族地区,银器是民族特色产品中的一朵奇葩。目前新华村共有890户居民进行手工艺加工,占全村总农户的78.9%;在新华村进行手工业加工制作的村民有1540 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华村的人凭借着高超的手工艺摆脱贫困,从此走上了一条依靠民族手工艺致富的道路。自1997年县政府大力投入基础建设以来,新华村的发展非常快速,1999 年被评为县文明小康示范村,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和“ 中国民俗文化村”,2005 年新华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其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一倍多

    新华村现在形成“前店后作坊”、 “ 一户一艺” 的生产销售方式,新华村由此获得了“鹤庆匠人”的美誉。现在以盛兴集团为核心,农户为基础,整个村子是“户户有手艺,家家有工厂”的生产格局。生产的工艺产品主要有手镯、九龙壶、银碗、银筷、耳环、戒指等。新华村打着“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口号,其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

    目前,我国银饰品零售主要是通过商场、超市的专柜和专卖店几种方式,但是新华村是整个村庄集体行动共同生产销售银器,在规模方面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石寨子的口号响当当,新华石寨子被誉为“现代银都”。其中杰出的代表寸发标先生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

       5.新华村的成功给周围其它村寨的影响

    新华村村民的不断努力和成功为其他村民建立了非常好的榜样,看到新华村的成功的发展变化,新华村周围的其它村寨也拜新华手工业者为师,学习银器的加工制作技术,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但是其它村寨由于地理位置没有新华村优越,旅游业也没有像新华村一样发展起来,他们大多选择外出发展,如西藏、四川等全国很多地方,他们大多选择西藏,这些民族手工业者取得的成绩也不亚于新华村的民族手工业者。据笔者调查,鹤庆大约有3600人以上在藏区发展民族手工业,尤其在拉萨的人数是最多的,大约有1500人。如此大的手工业队伍大大增加了藏区的劳动力,使藏区的发展更为迅速,是落到实处的支持西部大开发。鹤庆匠人制作的银器手工艺品一些自己在店里卖,一部分售给藏民,藏民再带到各个旅游景点销售。部分藏民还拜“鹤庆匠人”为师,继而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许多鹤庆手工业者举家北迁,其中部分与藏民通婚生子,建立美好家庭,为民族融合和团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